2010年12月11日蘋果日報
2010年全球在墨西哥召開了史上最可笑的坎昆氣候大會。歐巴馬、溫家寶早宣布不出席,連一向將「京都議定書」列為「氣候新神社」的日本代表,此次卻明白表示2012年底京都議定書屆期,假若中印巴等開發中國家仍不加入,日本也拒絕再簽署「京都議定書」。
這些國家的談判代表,一夕間都成了「馬面」。為了各國「地方利益」,寧可選擇全球同歸於盡。
我心疼的是孩子們。坎昆大會正如每年氣候大會,開場安排一段感人的影片,今年由一名墨西哥小孩頭綁布條蒙上眼睛,沙漠風暴、大雪、洪水從他身邊一陣又一陣沖過;直至孩子身影沒頂。
坎昆會議國際氣象組織提出兩項報告,第一,20年後全球每年將有百萬人死於暖化;第二,首當其衝者為全球最貧窮的40個國家,即使富裕如美國,也將付出慘重經濟代價。國際氣象組織的警告,沒有得到太多的回應,所有暖化真相的預言,人們已聽累了,尤其是執掌權力的大人物。歐巴馬在乎的是他兩年後能不能連任,他面對的是世界上對環境議題最冷漠、最傲慢的美國國會。除非2012年底他能扭轉局勢,否則他不可能為自己的孩子、民主黨的氣候安全理想盡任何心力。
我掐指計算,2030年或所謂更末日的2050年,自己幾歲了?讀者們,你們或你們的孩子們屆時又是幾歲呢?我們今日許多介意的小事或一點一滴人生的努力,在大自然的變化下,還殘留多少意義?
高樓是海嘯避難所
許多成人固然選擇冷漠,但也有不少年輕人以感人的腳步,為未來奮戰。今年坎昆大會,國際青年會議主席是一名來自台灣的國際志工張良伊,大冰洋無情的變化把他推向第一線。另外兩位女孩,游琁如與王品文也以長達半年的「環浪計劃」,讓世人見證正在消失的天堂—南太平洋島國。
游琁如描述吐瓦魯曾被喻為世界上最幸福的天堂;國土由九個珊瑚礁島組成,但海拔高度僅四公尺。車開在「馬路」上,浪潮如不斷召喚的報時鐘,潮漲每隔幾分鐘向行經的路人打一次招呼。藍色大海中的國土並沒有空中眺望時的美,這裡的真實情況是吐瓦魯有錢的人已移民光了,留下準備與「大海共眠」的窮人,勉強在水池中以長棍撐起茅屋,度過日日夜夜浪潮一波又一波地侵襲。人生只留等待,只靠信仰,如同屋腳下幾根脆弱的棍子。
這才是地球上應該裝置末日時鐘的地點,當地最高的大樓為政府三層樓建築物,它最大的功能竟是海嘯來襲時,島上難民的避難所。
天堂沒有盡頭,天堂的末日也沒有盡頭。薩摩亞是兩個女孩南太平洋「環浪之旅」另一個更恐懼,也與死亡更接近的地點。2009年9月29日當地發生芮氏規模8.3強震,海嘯將靛藍的海水凝聚成恐怖巨大的水怪,瞬間摧毀了數十個村莊。兩個女孩正好隔了一年踏上薩摩亞傷心地,卻發現這裡不僅海嘯殘虐,海平面上升更使海水侵蝕賴以為生的椰子樹林,居民最終只好棄守;行經椰林地,樹根暴露,海水捲走大量沙,椰子樹幹或傾倒或歪斜,近夜裡路過,有若一片鬼域。
而白天,薩摩亞那麼美。沙灘是白的,海洋是讓人類傾倒的靛藍。大地沒有消失它的美麗,是人類已逐漸消失,在薩摩亞的某些地區。
南太平洋島國,在工業國家的世界觀中,被稱之「世界最遙遠的地方」。但在氣候悲劇中,他們卻第一批「粉墨登場」。夜間一人獨自閱讀游琁如、王品文來自島國的文字照片,我心想,這會不會是20年或30年後,台灣部分地區的寫照?
有一項巧合,兩個女孩旅行的地點吉里巴斯,是世界上太陽第一個升起的國家;而薩摩亞,則是太陽落下最後的地點。從此而升,從此而降。太陽已將它的第一批子民奉祭予全球自私卻富裕的人類們,預告我們30年、40年後共同的未來。大海已登場,坎昆氣候大會卻一事無成。我只心疼年輕的孩子們,他們的未來在哪裡?
作者為電視節目主持人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