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彩內容試讀之一(預計11/21本書上市)
使心不能平靜的九種障礙
派坦伽利在著作《瑜珈經》中(第三十和第三十一經),列出了九種障礙及其導致的四種症狀,這些都是走在心靈修持之路上的人常常會遇到的。
(一)疾病
第一種障礙是疾病,指的是身體的組織、分泌系統、感官等有失調的現象。根據古代印度的醫學理論,身體有七大組織,例如骨骼、肌肉、血液、骨髓,以及分泌的汁液(荷爾蒙)、感官系統等。這些組織的失調就是疾病,是一種障礙。
我見過很多人為了見斯瓦米拉瑪一面而不遠萬里飛來印度,希望能得到一粒心靈的藥丸,吞下去就開悟了。有的人一走進來,斯瓦米拉瑪望他一眼,就對身旁的克拉克醫生說:“幫他檢查一下心臟,調整他的身體姿勢,教他做放鬆練習,告訴他應該如何改善飲食習慣。”
“什麼?斯瓦米,我是為了心靈的教誨而來。我只有一天的時間。”
“什麼心靈的教誨?你連坐都坐不直,還談什麼心靈教誨!”
拉丁諺語說:“健康的身體中才有健康的心靈。”所以說,疾病是第一障礙。想要修心,就得先把身體調好。否則,就算心想長時間靜坐,身體也坐不住。到時候還是要回頭來調理身體。
但是生理疾病只是一種短期性的障礙。常有人告訴我:“我生病了,沒法靜坐。”可是,如果真的決心靜修,有些修行法門是躺著也可以做的。身體可能會感染病菌,心理卻不會因細菌而致病。疾病是一種障礙,有時候人們只會用它作為不修行的藉口,或是不斷對自己說:“我有病。”結果就這樣把生理的疾患變成了心理的障礙。身體生病是生理上的症狀,但是如果病好了還要吞藥丸,還拄著拐杖博人同情,那就成了心理的問題。我們要將身體失調和心理失調兩者區分開來。如果讓身體失調變成心理失調,從而影響到情緒和思維,那疾病就成為了長期性的障礙。
總而言之,疾病之所以會成為障礙的原因在於:(1)當你想要深入禪定時,身體能量有限,無法長時間端坐。(2)疾病變成了藉口,成為心理問題,導致意氣消沉和依賴心理。
(二)拖延
拖延是第二種障礙。“明天再做”,這話聽起來熟悉嗎?
心意懶散也是一種障礙。有些人說自己在靜坐的時候,心定不下來。那是他自己讓心跑掉,讓感官向外攀緣。一天當中,大家都是在什麼時候控制了自己的心?如果從來不把心向內縮,它就永遠處於懶散的狀態,一直在空轉,什麼也不能成就:既沒有造福人群,也沒有造福自己。請回想一下過去的二十四小時中,你的心念有沒有在空轉?你有為誰造福了嗎?另外又成就了什麼?
拖延是懶散的“養子”。“啊,明天再做吧。我會找時間再開始。”“最近遇到些問題要先處理,等忙完了我就有時間追尋心靈的成長。”這些話我聽過不知道多少次了,而且多半是出自那些生活比較富裕、衣食無憂的人。
(三)猶疑
猶疑即指心像鐘擺一樣,時而想這樣,時而又想那樣。其表現有很多種,例如有的人可能懷疑自己學的是不是真正的瑜珈,有沒有跟對心靈導師,有沒有能力證悟,或者是糾纏於“假如我不用工作就好了”“假如我不是家庭主婦、不用帶孩子就好了”“我好像沒什麼進步”之類的想法。這些想法會讓心念來回搖盪,修行者自然定不下來。
(四)疏忽
疏忽是很難克服的障礙之一。疏忽的反面是用心,時時用心,反覆把同一件事印在心上。例如我們應該時刻重複一些昭示真理的名言警句,不斷地提醒自己。換言之,不用心就是疏忽,疏於把正確的念頭印在心上。
疏忽會讓你無法得到修行人應該具備的六種法寶。這六種法寶是徹底解脫的前提條件,分別為:平靜、自製、退伏(不受世俗的引誘)、忍辱(能忍受心頭、身體、環境上不如意之事)、信奉(包括崇敬心、謙卑心)、無沖(調和衝突,製造和諧)。該怎麼化解衝突?先從自己的內在做起,才能化解外在的衝突。如果能化解內心的種種衝突,使之和諧,自然就有能力解決外在的爭端;如果不能讓身邊的人感受到和諧的氛圍,就表明內心還有未化解的衝突。上師可以以此觀察弟子的修為是否到家,你也可以用來檢驗自己。
人若得不到上述六種法寶就是疏忽,該做的沒做到也是疏忽。例如本應該避免衝突,卻不經意地出口傷人;本應該誠實篤行自己的信念,卻常常言行不一。
(五)怠惰
疏忽的好朋友是怠惰,是一定要克服的障礙。人如果想成就什麼事,最大的敵人就是怠惰。例如身體肥胖、行動遲緩,通常都是怠惰的表現。你可以做個測驗——明天早上一醒來就即刻起床,不要賴床——看看自己的意志有多堅強,能否克服怠惰。
(六)放任
放任就是毫無節制地追逐感官之樂,還時刻思念之,無法把心念從欲望中抽離。結果,雖然沒有在做性事,可是心還想著性事;沒有吃東西,可是心還在不停地吃。縱容自己的心去追逐欲望,這就和上文提到的六法寶之一“退伏”是相反的。要知道,欲望是不可能通過放縱來滿足的,這就像火上澆油,只會讓火勢更猛。我們常常對自己說:“我把目標定在這裏,達到就可以了。”可是等達到了目標,欲望又會說:“來吧,再加多一點就好。”不能克制世俗的欲望,就會妨礙靜修;不論求的是名、色、財,還是求空,心念都會像火星似地不斷冒出、消逝,人當然無法定下來。
(七)邪見
邪見由猶疑而生,但是比猶疑更進一層。因為有邪見之人不會懷疑,而是完全以“不實”為“實”。例如我們應該有的正見是:死亡不存在,因為本我是不朽的;肉身的腐朽只是物理和化學上的自然現象,我們的靈卻不會隨著肉身消失。可是很多人就誤認為死亡確有其事,也因此心生畏懼。這種錯亂的邪見就是障礙。
(八)不堅定
由於前七種障礙的干擾,修行之人將無法立定腳跟、百尺竿頭更進一步。譬如打坐的時候就難以全然專注,而會心生雜念:“咦,怎麼什麼感覺都沒有?”或者心意不定:“我實在沒有時間。嗯,今天姑且坐五分鐘好了。”有這種心態是絕對不可能進步的。我們進行心靈修行時,一定要虔誠、恭敬、信任。
(九)退轉
即使修為已經達到某種程度,也有可能退步。第九種障礙是退轉,即無法保持成就。修為成就有很多層次,每一層是一個境地,是一種“地”。如果不能一直保持在某種“地”,就不能算是“到地”。譬如打坐時清靜了幾分鐘,這還不能算“到地”。要能一直保持平和的心境,無論行、住、坐、臥都不變;時時都能在這樣的心境下發出言語、安頓好人際關係並解除疑惑,這才算“到地”。而這個“地”就會成為常態,我們才可以進入下一個境地。
留言列表